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“马虎”?

来源:北京青年报 时间:2023-06-27 10:03:34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们家孩子总是马虎,平时做完数学题,我刚指出错误,他就说他看错数了,但是他都会……那么如何判断到底是马虎还是基础不扎实?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孩子改进呢?

专家观点

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育集团安海霞:孩子做题出错,总是马虎?草率处置。孩子作业出错,家长没有进行细致观察与思考,就简单归因于“马虎”,这很大程度上有自我安慰的成分——孩子学习没什么问题,就是粗心马虎!殊不知,孩子经常这样,就不能以粗心大意简单视之了,而是要细心加以甄别。这其实也与孩子上课的状态成正比:专心专注的孩子,听讲效果就好,听讲效果好,思维参与度就高,思维参与度高,学习效果就强,作业就不成问题,很少会拖拉。

因此,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,孩子写作业专注度够不够,能不能独立解决作业中的问题;或者与学科教师沟通,了解孩子听讲情况。如果偶尔一两次出现这样的现象,可以称为“粗心”“马虎”;如果经常性的,就跟孩子审读问题、提取重要信息、信息加工形成解决策略能力有关了。看,不要轻易地用“马虎”迷惑孩子思维存在的问题。不仅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结果,还可能影响到其思维能力的发展。

孩子经常“马虎”,不可等闲视之。那怎么促其改正呢?家长可以采用精心引导法,小学阶段,孩子的认知还是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,因此要切忌简单说教。可以找来相关的动画片或者图画书——笔者儿时看过的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就非常生动、鲜活,依然可作为反面教材来用,让孩子在读懂主人公啼笑皆非的故事中,强化自主反思,切实收到教育。

家长还可以采用情境训练法。为了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,或者过分强调引发“负迁移”效果,可以利用生活情境,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。在此过程中,观察孩子能不能抓住关键信息,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。或者,在问题情境中,依据给定的信息线索去解决问题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对信息保有敏感度,并学会关联并加工信息去思考解决问题了。

此外,家长也可以使用习惯养成一致法。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、做起来贵在坚持。在孩子学习成长中,最关键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比如专心听讲的习惯、热爱阅读的习惯、时间管理的习惯;以及数学审题画批的习惯,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。俗话说“21天养成好习惯”。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他律到自律的过程。如果在入学关键期,没有重视习惯的养成,孩子可持续学习动力就不会足,直觉思维、形象思维、逻辑思维、辩证思维等就不会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。

因此,家校在习惯培养上保持一致性,不仅可以改掉粗心马虎的坏毛病,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!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欧洲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